专题研究
当前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风险特征

 

发布时间:2016-05-24

 

    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李斯

 

    摘要: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在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的同时,也面临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对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带来的巨大挑战,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潜在风险隐患在不断累积提升,必须引发全行业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承保业务、产品设计、投资市场、公司经营和监管等维度出发,对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主要环境和挑战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在此基础上,将我国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面临的主要潜在风险特征表现归纳为再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这五点。最后,本文从公司和监管这两个层面出发,对强化我国保险业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能力、防范化解相关风险提出一些简要的建议。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保险业经营的核心内容,国内外保险业发展历史经验均表明,资产负债的不匹配容易引发巨大系统性风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量高预定利率保单的销售使得我国保险业背上沉重的利差损包袱,中国保险企业第一次品尝到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不善带来的苦果。二十一世纪后,中国保险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在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惨痛的教训也促使保险业开始认识到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对组织体系和经营思路进行重新规划,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有所增强。当前,我国金融业新一轮改革浪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保险业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之间的融合日趋紧密,保险公司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风险因素也在不断累积和凸显,需要认真总结并提高防范意识。

 

    一、我国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环境及挑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和社会理财需求急剧膨胀,近年来保险业处于快速发展通道中:2001年到2014年间,中国保险业的年保费收入从2109亿元大幅攀升至232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保险资金运用范围不断拓宽,从原有的银行存款、国债、中央企业债券等品种,逐步拓展至基金、股票、基础设施计划、境外资产、不动产、非上市股权、信托计划、优先股等领域,为保险公司改善资产配置结构、提升资金运用收益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增强保险产品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保险资金实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仍面临下述挑战:

 

    第一,市场竞争加剧推升承保业务压力。过去十几年保险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大环境和销售制度创新,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保险业发展模式和经营环境仍不成熟,税收优惠政策迟迟不能落实严重影响到保障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民众购买热情,导致保险人和投保人将过多注意力集中在保险产品投资理财功能上:一方面,在迅速积累保费的压力下,部分公司过度依赖银保、网销等对价格十分敏感的渠道进行展业,负债结构向期限短、收益高、波动性强的理财型产品严重倾斜,渠道费用和产品定价不断攀升,加之保险产品形态灵活度低、固定费用较高,使得保险业务获取成本始终维持在高位;另一方面,一些保险公司缺少长期稳健的业务规划,产品销售主要采取跟从竞争对手的策略,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这在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提升负债成本刚性要求的同时,也容易引发单个账户现金流的剧烈波动;此外,保险公司发展壮大营销团队费用支出也随人力成本上升大幅增长。

 

    第二,费率自由化改革提升长期负债刚性成本。在高利率保单引发严重行业风险爆发后,自1999年起,我国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一直被监管限制在2.5%的较低水平。近年来,在我国利率自由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推动寿险定价政策改革、放开预定利率上限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2013年开始,中国保监会积极推动寿险产品费率市场化改革,陆续发布《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2013年8月)和《关于万能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2015年2月),明确普通型和万能型人身保险的最低保证利率可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上述两项措施推出后,市场反应迅速,多家保险公司陆续推出保证利率达到3%、4%的产品;可以预见,未来占比最大的分红型保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也将被突破,长期看,保险负债刚性成本面临较大上行压力。

 

    第三,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复杂性和难度较大。首先,我国资本市场本身仍不完善,固定收益市场品种供给能力不足,符合保险资金配置需求的长期品种更是严重缺乏;股票市场投机氛围浓厚,波动性大;受制于客观环境,为匹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需求而放开的基础设施、不动产等领域长期配置机会有限;资本市场层次尚浅,可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较少。其次,新的投资品种、渠道中蕴含着许多新的风险因素,导致投资组合风险评估管理的复杂程度大幅提高,若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些投资工具,可能给保险公司留下巨大隐患。再次,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均面临中长期改革和结构性调整的压力,导致资本市场波动性,特别是利率的波动性加大,同时也使得大类资产风险收益特征产生较大变化,对依靠历史经验制定中长期资产配置策略提出严峻挑战。最后,近年来中国股市牛市行情、不动产价格飞速上涨和信托隐含的刚性兑付等特征,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经营层忽略投资风险,不计成本发展业务,反过来,过高的业务获取成本又导致公司利润压力持续向投资端转移,造成投资目标错位和投资行为变形,将资金大量配置在高风险资产上。

 

    第四,公司经营管理手段和监管基础仍相对薄弱。从保险公司层面看,虽然九十年代后期的风险事件后,“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理念逐步被中国保险机构所认知、研究和运用,但与国际先进技术经验相比,我国保险业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起步较晚,整体而言在组织体系、管理流程、技术方法、专业人才等方面仍旧有较大缺失,一些公司缺乏对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尚未形成资产端和负债端的联动交流机制,在以规模为导向的发展规划下,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在公司内部难以推行。从监管层面看,长期以来,除对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进行限制外,我国针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情况的监管措施并不多,其中,作为国际上常见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监管工具,我国偿付能力一代监管体系中,并没有反映保险公司对资产负债错配风险,特别是利率风险的管理状态。近年来,这一状况得到一定改善:2013年,保监会正式成立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委员会,推动保险行业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正在试运行的偿付能力二代体系中,也纳入了对资产负债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的考量。

 

    二、我国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潜在风险表现

 

    在当前的经营环境下,我国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潜在的再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在不断累积:

 

    首先,保险资金长期面临较大再投资压力。利率下行引发的再投资风险是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特点,负债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一些保险产品的负债期限高达30年甚至更长,而作为匹配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收益要求的核心,我国固定收益资产中长期限品种供给严重缺乏:截至2014年末,我国债券市场中10年以上债券占比仅有9%,且主要为收益率不高的政府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协议存款、信托计划、债权计划等高收益品种的投资期限偏短;持有型物业租金收益较低;发达市场中用于拉长久期的利率衍生工具十分稀缺,导致我国保险业整体资产负债结构长期以来处于长负债、短资产的状态,保险业务越稳健、负债期限越长的公司,资产负债久期负缺口越大,再投资风险越高。当前国内外普遍处于货币宽松、利率下行的环境中,导致保险公司再投资收益下降,资产负债盈余不断降低。若延续过去对寿险保单预订利率上限的限制,再投资风险尚有较大应对空间;但随着保险产品费率自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增负债的长期刚性成本面临较大上行压力,反之,金融市场利率中枢则可能受到中国经济潜在增速放缓影响而出现大幅下行甚至形成长期低利率的格局,长期再投资风险显著上升。特别的,若一些公司在产品开发定价过程中过分激进,巨额利差损的噩梦可能再度出现。

 

    其次,部分公司面临流动性风险的严峻挑战。历史经验证明,流动性风险是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关键要点,许多公司经营失败都在不同程度上与流动性问题有关,一些公司倒闭并非因为财务状况的极度恶化,而是流动性不足导致日常支付能力产生问题。长期以来,在宽松货币政策和高速业务发展的环境中,许多保险公司忽略了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采取较为审慎的措施对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规划;近几年来环境的变化导致流动性风险骤然上升,部分公司、账户可能发生流动性危机:一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去杠杆的过程中,货币增速放缓,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收紧且波动加大的情况,流动性的系统性风险有所上升;二是如前文所述,部分保险企业存在产品结构单一、保费过度集中的现象,导致账户现金流容易出现较大波动,近几年,一些公司持续面临大量集中销售的理财型保单满期给付所形成的现金流出压力;三是虽然长期面临下行压力,但短期内受到利率市场化、理财市场价格竞争激烈、资金面波动加大等因素的冲击,退保率呈现上升态势,进一步加大了流动性压力;四是一些近期大量销售短期理财产品的保险公司,为满足较高的业务成本要求,将保费投资在期限相对较长的固定收益产品,或是缺乏流动性的不动产等领域,若产品到期后保单续发出现问题,这些公司将出现极大的流动性风险。

 

    再次,保险资金运用中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快速上升。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根本在于做好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统筹协调,其中,收益性是保险企业提高产品吸引力、发展业务的有力保障,但保险产品的负债特性,决定了保险投资首先要遵循安全性原则,不顾安全性而片面追求高收益的承保和投资策略是十分危险的。然而近年来,一些公司忽略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要求,一方面罔顾金融市场自然规律和潜在风险,始终按照牛市思维大幅增加负债成本发展业务,这也同时导致另外一些公司迫于竞争压力提高产品定价来完成展业要求,另一方面,在较高的业务获取成本和利润压力下,保险企业以收益性为首要目标制定资产配置策略,将资金大量配置在股票、不动产和高收益信托产品等领域,导致投资组合中隐含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或(和)信用风险。国外出现过许多保险企业因大量投资低评级债券、不动产、股票而倒闭的案例;在赫赫有名的日本保险业利差损危机中,大量投资价格波动较大的股票和不动产的高风险策略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随着我国信用市场发展与保险机构信用品种投资范围的拓展,保险资产组合中信用风险的占比也将不可避免的提升:信用品种市场发展和创新进程必将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信用事件,在经济下行过程中,部分债务负担重、现金流与盈利能力偏弱的企业可能出现偿债危机,市场整体信用风险水平加大;投资政策变化和市场竞争要求将推动保险公司固定收益组合逐步向信用品种转移,在投资组合中提高无担保债、基础设施债权、不动产金融产品等信用风险更高、评估方法更为复杂的资产比重。

 

    最后,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仍面临较大技术风险。相对薄弱的技术和监管基础,以及中长期内经济金融特征可能发生的趋势性改变,使得目前我国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面临较大的技术风险。第一,当前实践中,一些保险公司或是对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重视度不够,容易单纯从短期角度看到该方法所形成的约束,没有按照要求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或是对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存在认识片面、过于理论化等误区,不能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实用的技术方法。第二,科学的监管模式是实现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重要保障,反之则可能造成保险企业满足监管要求就是防范了风险的错觉;目前我国对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监管体系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即使偿二代体系下,由于对资产和负债的评估方法存在差异,监管指标并不能全然揭示资产负债匹配错配风险;若保险企业对此认识不足,可能在满足监管要求之后,对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缺乏警觉,采取错误的经营策略。第三,对资产负债特征的描述主要依据历史经验和未来判断,我国保险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论是监管机关抑或保险机构,在研究和管理实践中均缺乏本国的长期数据支持,容易产生估计偏差;此外,未来市场发生的趋势性变化也会导致对资产负债的统计描述出现较大误差,从而引发资产负债错配的风险。

 

    三、总结与建议

    着眼未来,良好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中国保险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石,也是支持我国保险业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避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保障,对于保险机构保持稳健成长、提升长期价值意义重大。当前受到各类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中国保险业潜藏着一些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风险隐患,未来有必要从公司和监管两个层面入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风险进行管理和防范:

 

    从公司层面看,保险公司应当苦练内功,坚持围绕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这一核心理念,建立科学的长期战略目标,避免因短期利益而偏离正常经营轨道。同时加强组织架构、管理流程、技术手段和考核模式建设,在负债端按照资产负债管理思路制定产品设计、定价和销售策略,在投资端不断发展资产配置能力和品种投资能力,做好资产配置的长期规划,并大力探索新品种、新渠道所带来的资产负债结构改善机会。

 

    从监管层面看,中国保监会应当大力推进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监管体系建设。在尊重保险业正常竞争和发展格局的基础上,研究发展一套合适的技术指标和监管手段,强化对资产负债错配风险的动态监控和事前防范,从而推动保险公司形成较强的自我约束。此外,要更好地防范化解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风险,监管当局还应从诱因出发,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产品形态灵活性、促进长期投资工具发展等措施,提升保险产品竞争力,为行业健康经营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