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封面文章:金融科技发展视角:构建保险科技创新新生态(2020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20-05-29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周延礼

 

    科技是推动保险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推进保险业动能转换及转型升级的关键。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为保险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不断提升保险业的创新性和创造力,并正在改变保险行业生态格局。2020年伊始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保险业深受影响,同时也倒逼保险业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加快保险科技应用,积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保险科技发展进入纵深阶段,科技深度赋能推动保险业新生态建立

 

    我国保险科技发展已进入科技深度赋能保险业的第三阶段,保险科技在各类型保险机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在财产险、寿险及健康险等业务中广泛渗透,并通过技术赋能核保核赔、数字化客户服务、智能风控等业务环节,提升运营效率。

 

    (一)保险科技深度赋能保险业发展阶段

 

    回顾“保险+科技”融合发展的过程,我国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保险信息电子化阶段,此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保险信息与业务简单的电子化以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保险公司开发了一些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应用系统,并逐步进行分阶段、渐进式的系统建设,开展了系统整合、数据整合、IT架构再造等IT大集中工作,为后期业务互联网化打下坚实基础。第二阶段是保险业务线上化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传统保险机构将业务流程电子化、网络化,科技在保险业最突出的应用是保险销售线上化。当前,我国保险科技的发展已步入科技深度赋能保险业的第三阶段,这是一个保险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阶段,科技的运用体现在各个险种以及业务的各个环节。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和运用,将过去的不可保风险转化为可保风险,整体风险可拆分为局部风险,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被满足,由科技运用创造的新增市场,可以部分化解在传统存量市场竞争的危机;另一方面,保险为科技的运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保险业务流程中的定价、销售、核保、核赔4个环节均与科技密切结合,让保险的整个业务链条更为立体化。

 

    (二)大型险企将数字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局

 

    面对金融科技对行业格局带来的冲击,传统大型险企纷纷开始改变自身发展策略,积极融入数字化浪潮。大型险企的数字化转型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在顶层设计层面将数字化转型列入公司战略重点,并建立数字化运营机构、设置首席科技官与首席信息官职位,通过组织架构变革保障战略执行。二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数字化建设,借助自身资金和体量优势,在IT架构建设、自由云平台建设等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大投入。据统计,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319亿元。三是保险科技应用于全业务链条,通过科技深度赋能保险价值链。通过打造贯通内部、链接外部的数字化保险生态圈,延伸保险价值链,提升客户全流程体验。四是建立科技子公司,将科技子公司作为集团的科技创新基地,快速布局保险科技相关的上下游行业,打造数字化保险生态圈。

 

    中小型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等多元化市场主体在不同的赛道上凭借技术助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中小型保险公司凭借技术在产品、服务、渠道发力,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加大保险科技布局和促进互联网渠道业务。互联网保险公司开启凸显线上及技术属性的全新商业模式,在渠道上建立完全线上的D2C模式,在业务布局上丰富产品布局,在业务运营方面对保险业务全流程进行数字化重塑,技术实力更为强大。

 

    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保险业,凭借流量和技术优势,给保险业原有的格局带来冲击。互联网巨头革新保险业的客户触达方式,从代理人触达变为线上触达,借助线上渠道和低进入门槛将保险产品迅速推广至数亿级用户,通过场景化销售、引导用户开展保险自我教育的方式,将用户向商业保险消费者转化,并面向年轻人群、下沉市场人群,拓展传统保险的获客范围。

 

    (三)保险科技广泛渗透财险、寿险、健康险业务

 

    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保险业务流程的全面渗入,提升了保险业务效率、改变了产品形态与服务交互方式,在财产险、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中广泛应用。

 

    车险业务中,保险科技的一项重要应用是图像智能定损技术。通过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大数据挖掘等,智能理赔技术可以辅助车物定损、人伤定损、反欺诈等,覆盖从报案调度、查勘定损、核损核价、理算核赔到结案支付的理赔全流程。例如,太平洋保险开发的“太好赔”服务可以实现1分钟一键报案、8分钟自助定损、15分钟收付赔款的极速体验,每年进行超过6万次的上门调解、10万次的探视慰问、2万次的费用担保、1万次的免除鉴定,极大地提升了理赔效率和客户体验。

 

    保险科技为保险代理人渠道赋能。各险企借助保险科技,解决传统寿险营销模式面临的痛点。寿险业的营销思路从传统的线下人海战术和高压管理,过渡到线上专业营销、批量获客与线下销售并重,利用互联网新工具并通过完善产品体系来促进营销技术的提升,极大地提升了销售效率和用户体验。例如,太平人寿为代理人打造的“太平保宝”平台可以提供个险代理人移动展业闭环服务,2019年微商城累计产生保费12.91亿元,承保件数达到535.9万件。

 

    健康险业务中,保险科技的发展助力健康险保障设计和精算定价。上海保交所通过搭建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对接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整合、管理,实现商业保险与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目前,上海保交所与上海市卫健委、宁波市卫健委合作,已对接了1200家左右公立医院,覆盖上海、北京、宁波、武汉等区域,并与26家保险机构达成合作。平台通过对区域5—10年的居民健康信息的大数据分析,为保险公司健康产品创新提供依据,引导开发覆盖特需医疗、特需人群的健康险产品,并通过对接医疗健康大数据,稳定对外输出快速理赔、健康调查、案件核实等服务。

 

    二、数字化特征凸显,保险科技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通过对保险业务流程的全面深入,改变了产品形态与服务交互方式,推动保险业生态呈现新特征。

 

    (一)保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推动行业信息化水平升级

 

    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保险业专门成立了一家负责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运营的公司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现简称中银保信),建立了行业级数据共享的新格局,搭建了保险业与其他行业信息交互的新桥梁。目前,保险业相继建成了全国新一代车险信息平台、农险信息平台、税优型健康险信息平台、保单登记管理信息平台、行业增值税管理平台,搭建了车险反欺诈系统、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系统和保险销售行为管理系统,正在推动建设保险中介云平台、保险信用信息系统等。平台服务对象涵盖保险机构、监管部门、保险消费者和相关社会公共部门,汇集险种范围包括财产险、人身险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各类数据跨公司、跨地区、跨行业的共享及应用。

 

    (二)保险产品与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多家保险公司发布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在大数据风控、反欺诈、精准营销、智能客服等方面发力。保险产品设计环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辅助进行新保险产品消费场景、保障范围与形式、定价方式等的设定,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并实现企业产品的价值最大化;保险产品研发环节,通过服务解耦与研发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新产品的上线效率,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保险产品投放环节,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并将产品灵活投放到APP、微信、微博、第三方机构等多种渠道,使消费者对新保险产品触手可及;保险产品运营环节,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智能客服持续响应客户问题,关注客户行为与反馈,不断迭代优化保险产品;核保、承保及理赔等核心环节,通过数字化整合与流程优化再造,提高运营效率与流程化水平。

 

    (三)保险数据资源价值凸显并不断释放

 

    保险业把数字资产作为最重要的资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管理最重要的工具,数据库作为行业基础性战略资源储备。保险业正持续夯实统一、安全的数据基础,完善产品创新机制,用新技术创造新的商业价值。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分类,使得保险产品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对信用数据的全面使用极大开拓了普惠金融市场,对数据的深度挖掘预测提高了保险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对风险的精准度量有效提升了保险产品创新成功的概率与效率。

 

    (四)保险科技打造全新保险生态圈

 

    随着保险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型互联网企业、专注于赋能险企的科技服务公司、各类基于互联网的中介平台、与保险科技紧密相关的通信和汽车零售等行业纷纷加入保险布局,保险产业链不断得到扩展,保险生态圈不断得到扩大。如,中国平安在健康险业务方面,打造了覆盖用户—服务商—支付方的医疗健康生态圈。用户端,打造“保险保障+就医康复+健康管理”的健康服务体系;服务商端,连接医院、药店、诊所、体检机构等,打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智能一体化平台;支付端,为医保、商保及医疗服务提供方提供“系统+服务+运营”一揽子智能化赋能方案。

 

    三、我国保险科技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保险科技的发展也面临数据与技术应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及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一)技术上的挑战

 

    我国保险科技方面的自主研发项目和专利集聚领域主要集中在应用层面以及对保险精算模型的更新上,对于底层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力度仍有待提升。现阶段我国保险科技在科技研发投入以及知识产权上仍存在着重量轻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多重挑战,部分公司在金融科技与信息化发展中频于、盲目于应用新技术,有些新应用一旦发生问题,会带来一定风险。

 

    (二)数据上的挑战

 

    部分公司数据治理意识薄弱、数据标准化管理与应用挖掘的能力不足,“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以医疗健康数据为例,近年来居民医疗需求不断提升,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后,人们健康险意识大幅提高,需求不断增加,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治理作用也日益提升。但目前我国医疗、医保和医药卫生数据缺乏整合,存在社保部门、公立医院对医疗数据垄断的问题,亟待宏观层面将医疗数据与保险公司互联互通。此外,保险科技的发展也面临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我国金融科技行业面临着个人信息安全保障制度缺失、金融科技数据利用效能参差不齐等问题。

 

    (三)行业基础设施的挑战

 

    大型险企过去几年布局云平台建设,很多私有云平台已有了很好的成果,如国寿建成一体化混合云“国寿云”、太保建成“两地三中心”的“太保云”。然而,云平台建设耗资巨大,对整个保险业而言,现阶段各家险企私有云平台建设存在重复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内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对于中小型险企而言,他们无力负担自建云平台的巨大开支,只能通过选用企业级别的公有云平台,很多保险公司出于对数据安全的忧虑,不会将核心业务数据或财务数据上云。

 

    (四)网络安全风险的挑战

 

    我国网络安全具有动态性,网络安全风险复杂度不断上升。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数字化商业经营模式的复杂度显著上升,从而扩大了网络安全风险的潜在影响。另一方面,网络犯罪行为的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金融行业是国家经济运行的中枢,金融业务高度依赖网络和信息系统,网络和信息安全是保险行业实现发展的生命线与基石,保险业要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和安全事件的底线,并通过保险科技的创新应用为网络安全风险提供保障。

 

    (五)监管的挑战

 

    随着金融科技业务迅速发展,金融科技的创新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其对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带来的冲击影响深远。金融科技在提供跨市场、跨机构、跨地域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会使得风险的传染性更强,波及面更广。未来的金融监管要适应金融科技发展需要,在严密防范风险的同时积极支持金融创新,尽量在创新和监管之间取得平衡。

 

    四、进一步推进我国保险科技有序健康发展,助力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技术发展正在为保险业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多种呈现出指数级发展的技术创造和拓展了新的风险管理需求,为保险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可以说,一个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信息技术基础,由传统保险公司、大型互联网机构、保险科技初创企业及监管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组成,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服务人民保险保障需求的保险科技创新新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未来保险科技的发展,要从多方面着手,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对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作用,不断助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应用保险科技提升保障水平和效率,促进保险业进一步回归保障本源

 

    保险业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创新应用,从大数据风控、反欺诈、精准营销和智能客户服务等方面提升保险业务的保障水平。寿险业务要创新产品形态,注重保障功能,通过线上销售的方式,提升寿险产品的可获得性;要关注老年人、慢性病人群的保障需求缺口,研发适合的产品,协助解决民生问题。健康险业务可通过应用保险科技提升保险产品的定价及风控水平,拓宽保障范围。健康险公司要实现从单一的理赔支付向主动的健康管理的角色转变。

 

    (二)加强底层技术研发力度,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建设

 

    要探索新型技术在金融领域安全应用,加快扭转核心产品和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将金融科技打造成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企业要聚焦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基础理论瓶颈,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包括科学规划运用大数据、合理布局云计算、稳步应用人工智能、加强分布式数据库研发应用以及健全网络身份认证体系等;对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要推动产业部门加大支持和保障力度,为金融科技发展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三)推动医疗大数据互联互通

 

    建立行业级的医疗数据共享和更新机制,打破医疗数据的“信息孤岛”,更好地规范商业保险公司与各地基本医保、医疗机构就医信息进行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监管层面,建议由银保监会牵头,与人社部、卫健委、医保局协商,推动公共医疗大数据的打通;行业层面,由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大数据系统,与基本医保数据库进行对接,以实现保险行业数据与社会医保数据的系统对接;公司层面,各商业保险公司要加强对客户隐私信息的管理,防止因数据信息系统出现漏洞,或内部人员利用数据牟利而导致的信息泄露情况。

 

    (四)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制度,引导网络安全险市场发展

 

    要进一步加快与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加快信息保护领域对违法行为的惩戒,逐步构建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协同共治格局,不断提升金融信息安全治理水平;加强对网络安全风险保障的政策引导以及完善法律体系、监管制度,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相关数据支持,加快建立网络安全风险经济模型;鼓励多元化网络安全生态体系,设计保障充分的网络安全保险产品。

 

    (五)合理布局云计算,推动行业级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规划云计算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引导行业探索与互联网交易特征相适应、与金融信息安全要求相匹配的云计算解决方案,解决中小企业上云难以及公有云数据安全性的问题。可由中银保信牵头搭建安全可控的保险行业云服务平台,构建集中式与分布式协调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力争保险行业的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六)推动金融科技监管与时俱进,不断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监管科技方面要加快创新,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高监管的科技水平,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方面,北京市、上海市已启动了金融科技监管试点,探索构建包容审慎的“中国版”监管沙盒机制。未来,要对我国监管沙盒的基本和首要目标、申请审批方式、辅助工具、退出方式等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监管效能。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虽然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严重影响,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坚信,我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保险业将继续发挥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险科技也将继续深度赋能保险业,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行业变革,为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