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CRO说:保险公司风险减量管理的实践探索(2023年第4期)

 

发布日期:2023-09

 

(2023年第4期)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 张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特征,对社会风险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为重要课题。风险减量管理作为近期财险业的重点工作,体现了行业“稳增保障、控降风险、保险为民”的发展理念,有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本文结合监管部门风险减量管理的意见和要求,探讨保险公司开展风险减量管理的路径和方法,为保险公司设计风险减量管理产品、拓展风险减量管理应用、融合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减量管理能力提供一些经验视角。

 

    一、风险减量管理顺应新时代财险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原银保监会2023年1月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要求财产保险业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稳定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减少风险隐患、降低重大风险损害为目的,回归保险本源。2月全国财产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开展“风险减量”行动,做好前置减险、合规控险、精算计险、稽查化险、处置出险工作,提升“防” 的能力、“减”的实效和“救” 的服务,不断控降社会风险、行业风险,为建立公共安全体系和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保险保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开展风险减量管理、控降社会风险是新时代财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保险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体现保险公司的社会价值,彰显保险公司的责任担当。

 

    (一)风险减量服务要拓宽保险范围、拓展保险场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变革,产业服务需求多样化发展,保险公司的产品也需要向“事前防灾、事中减灾、事后救灾、及时赔付”的“保防减救赔一体化”服务领域转变。保险公司要深化、前置保险的风险管理属性,积极开展分级分类风险评估,排查重点事故安全隐患,提供精准气象灾害预警,推广物联网监测报警,协助投保企业建设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灾减灾救灾能力,降低灾后损失,加快灾后重建,不断创新风险减量管理,扩展保险服务内容。

 

    经济活动复杂度、关联性上升导致产业服务形成复合型、场景化需求,保险公司要优化风险管理模式,向支持全流程、全周期、全产业链的共赢模式转变。以场景化需求为牵引,在民生责任和实体经济领域,丰富保障范围、提高保障程度,积极引入大数据、网络防护等科技手段,将风险减量管理嵌入企业管理与生产流程中,提供一揽子风险减量服务产品。延伸服务链条至企业所在行业的上下游产业,深挖产业风险管控需求,整合行业风险管理资源,探索一条行业与产业合力、风险共管、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二)内部风险减量管理是保险公司风险减量管理的应有之义

 

    风险减量管理要求保险公司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在数字运营、科技应用等方面持续转型升级,在制度流程、人才配套等领域不断夯实基础,在保险公司内部促进风险减量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融合,以体系化风控能力为风险减量管理提供支持。

 

    面对保险行业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保险行业面临的各类风险也有所上升。监管部门提出,下好风险前瞻防控“先手棋”,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应对各类风险隐患,打好风险处置“组合拳”,做实做细应急预案。这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提出更高要求,形成保险公司内部的风险减量需求。保险公司要以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为抓手,完善公司治理,规范制度流程,创新科技赋能应用,强化风险防范化解,全面推进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有效降低公司风险水平。

 

    二、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为风险减量管理提供基础和路径

 

    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以风险为导向,科学全面地计量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水平,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保险公司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保险公司风险(见图1)。

 

1698140211427_1698140326284.png

    (一)偿付能力管理形成保险公司风险减量管理的有力支撑

 

    2021年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偿付能力监管二期规则通过全面调整风险因子、完善资本认定、会计分类脱钩、实施资产穿透管理等制度机制设计,引导保险公司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回归保障本源,专注保险主业,促进保险资金更大力度地支持实体经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从监管资本的约束出发,计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水平及资本需求,指导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提升保险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为保险公司合理设计风险减量产品应用、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支持。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通过落实监管资本要求、能力评估评价要求等,推动保险公司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公司风险管理的组织、制度、系统等基础,优化公司风险管理的工具应用,持续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降低保险公司的风险水平,助力实现保险公司的风险减量。

 

    (二)监管评估评价结果的应用直观体现保险公司内部风险减量管理的实效

 

    按照12号规则: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要求与评估(SARMRA),监管部门定期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评估,监管评分反映公司的控制风险,与保险公司的控制风险最低资本挂钩,从而最终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IRR)综合可资本化风险和难以资本化风险,是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总体偿付能力风险的全面评估。保险公司保险保障基金的缴纳以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基础实行风险差别费率,评级等第决定保险公司增加或降低缴纳比例,真金白银地体现保险公司内部风险减量管理的有效性。

 

    三、太保产险的风险减量管理实践与探索

 

    太保产险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规划,将风险减量管理能力作为公司体系化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公司新时期风险减量管理的全局规划。确立风险减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要建设技术领先、模式领先的风险减量管理能力,协助客户风险水平与事故损失“双降低”,将风险减量管理打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守护国家经济行稳致远。下面从公司提供的风险减量服务和公司内部的风险减量管理两个方面来介绍公司的实践经验。限于篇幅,重点介绍公司内部风险减量管理的做法(见图2)。

 

1698140211427_1698140302500.png

    (一)贯彻“止灾于日常”,夯实风险减量服务软实力

 

    科技赋能,升级风险减量服务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势,搭建风险减量服务的数智化平台与工具。建立“大灾指挥平台”,将自然灾害信息、大灾案件数据、救援数据、客联数据可视化融合显示,实现线上线下立体协同作战新模式;建立基于 RPA 技术的批量自动处理标准化作业系统“黑灯工厂”,自动化作业提高服务效率,助力灾后高效救援和快速理赔;自主研发防灾重器“风险雷达”,通过保险与多源灾害数据的融合,构建灾害损失预警模型,结合结构化风险查勘数据,绘制“千人千面” 的企业风险画像;建立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遍布全国的风险工程师队伍,执行风险查勘、灾害预警、隐患排查等专业技术工作,与“风险雷达”系统线上线下协同作业,为客户提供精准防灾防损服务;搭建太保“e农险”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通过生物识别、无人机航拍与卫星遥感、风险地图等功能加强农险科技应用,协助政府和客户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助力灾后快速恢复生产。

 

    顺应新趋势,开展风险减量服务。在商用车道路交通安全领域,推出“太好保”主动风险管理服务,实现了对不良驾驶行为、车道偏移、跟车距离不足的及时预警,一定程度上将“被动地防”转变为“主动地减”。在乘用车安全驾驶领域,针对新车、新手、新能源“三新”用户提供安全教育服务,引导车主主动改善驾驶风险状况。新能源理赔服务方面,针对性制定了精准预警、车商走访等应灾重点,积极应对动力系统、动力电池、充电桩等新能源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管理需求。不断深化“三农”风险保障,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全链条服务,开展主粮作物定期监测服务、协助客户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业,协助气象部门实施防雹作业、开展防汛排涝作业,充分发挥保险服务“三农”的稳定器作用。

 

    场景化服务,创新一揽子风险减量产品。安全生产方面,牵头建立行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煤矿”三个行业的安责险事故预防指引标准,创新提出了“11N11” 的事故预防服务模式,为安责险客户提供事故隐患排查、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等事故预防服务。环境保护方面,在环责险风险管理中引入全过程风险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保险+服务”的模式将风险纳入事前管理,快速评估环境风险,形成定制化风险查勘报告和深度分析,提升企业对危险废物污染损害事件处置能力。巨灾民生方面,以公路巨灾保险为抓手,创新开展了普通国道、省道巨灾风险研究工作,由此开发风险评估系统,实现普通国道、省道巨灾风险实时风险预警。城市安全方面,推广“太好梯”模式,打造集政府主管部门、电梯业主、维保公司、物业公司、保险公司于一体的电梯安全治理新生态,破解电梯“维保走过场、以修代养”等行业顽疾。

 

    (二)以偿付能力体系为抓手,打造风险减量管理硬支撑

 

    推进风险减量管理与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相融合,运用风险监控、风险定价、完善制度体系等手段,着力巩固资本防线、筑牢公司治理防线、守住偿付能力底线、开展风险排查及风险防范化解预案管理。

 

    1.三道防线各司其职,着力巩固资本防线

 

    一是坚持合规控险。公司践行“主动、精准、治本、持续”八字方针,严格合规经营,加强流程管理、环节管控和监督约束。承保端实行分级授权承保管理模式,建立了覆盖各业务条线或客户群的核保管理制度,通过核心业务系统控制核保授权审批。理赔端建立了覆盖全面的理赔制度和标准清晰的操作流程,确保理赔质量和时效。投资端采用委托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年度资产配置策略及投资指引,明确年度投资目标、风险约束和策略重点,对投资管理人形成约束和监督。

 

    2021年起,公司连续三年在5月开展“风险合规月”主题活动,各级机构全员参与,开展“图解制度”宣贯、ESG客户风险管理标准试行、RPA技术风控应用比武,组织风险合规排查、机构建言献策,发布管理岗位风险脸谱等风控工具和措施,举办前沿风控论坛等活动,在全司上下营造“共建风险合规环境、共享风险合规成果、共促风险合规机制”的风险合规文化氛围,推动公司风险合规能力建设走深走实。

 

    二是加强精算计险。公司搭建了先进的纯风险保费模型,区分车险分燃油车/新能源车、使用性质、子险分省建模,并不断扩展因子库;非车险采用GLM、迭代法等精准量化风险。在此基础上搭建核保层模型,提高高风险业务与优质业务识别的敏捷性。公司制定了准备金评估实施细则和内控制度,建立准备金评估程序,准确评估未到期和未决赔款准备金,并定期检验充足性;持续关注估损充足率、延迟报案比例等指标,夯实基础数据;不断提高未决赔款准备金计提和分摊的准确性、合理性,真实反映经营结果。

 

    三是重视稽查化险。公司建立了“三道防线”内部监督体系,力求治早治小,及时发现和处置重大风险苗头。通过开展系统前置型一体化风控合规体系建设项目完善合规核查机制,检视推进外规内化、联动落实风险排查、切实强化问题整改、优化建设天眼智能风控平台。推动嵌入式风险防控,将重要控制规则前置嵌入业务系统;对监管关注的重点问题和经营管理中发现的潜在风险点,组织查纠整改,并开展远程监测;强化合规约束,对违法违规问题严肃追责,并纳入考核。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扩大覆盖范围,坚持问题导向。内控审计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和重点机构;法定审计将监管要求与风控重点相融合;高管审计关注主要领导经营管理及“三重一大”执行等履职情况、关键领域和关键岗位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以及重大风险案件和经营隐患。

 

    2022年,公司在全辖范围内开展反舞弊反欺诈“问底行动”,采取“三问”(问高管红线、问员工底线、问清廉从业)方式对关键岗位、关键事项、关键程序、关键问题开展穿行检测,深入排查底线红线问题,提升内部管控能力,推进清廉文化建设,助力公司成本管控。开展员工风险画像评估,核查在职员工公检法等负面信息及多头借贷信息;关键岗位人员股权穿透分析,核查在职员工及亲属其他企业任职情况;开展理赔、费用、保费资金、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等领域的专项自查,重点打击公司内部人员的欺诈舞弊行为;业务、财务、合规条线联合实施抽样保单的费用核查穿行测试,评估费用渗漏舞弊风险。

 

    四是充分运用再保险。根据业务发展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设定各险种自留额,控制累积风险;通过对巨灾累积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合理安排巨灾超赔、险位超赔再保险,防范巨灾事件对偿付能力和经营效益的影响,缓解流动性风险。

 

    2.党的领导和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筑牢公司治理防线

 

    公司坚持党建引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在集团公司治理一体化管理框架下,形成了较为完善、有效制衡、相互协调的公司治理体系。公司坚持党的领导和高质效的公司治理为目标,持续推进党的领导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结合,坚持党委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不断优化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等主体的治理架构和制度,落实公司治理准则等监管新规;不断加强董事会及专业委员会对风险管理的主动履职;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从不同专业领域发挥作用,就战略规划、资产负债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人事薪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关联交易管理等重大事项开展深入研究,为董事会提供专业意见与建议;聚焦公司治理重点领域,强化股东股权管理,完善股东权利义务、行为管理等制度,定期评估大股东和主要股东有关情况;加强关联交易管理,建立健全关联交易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关联交易管理流程,常态化开展关联交易专项整治,防范关联交易风险。

 

    3.以能力提升为基石,牢牢守住偿付能力防线

 

    偿二代实施以来,公司建立并不断完善偿付能力管理体系,及时监测和报告偿付能力状况,有效识别管理各类风险,不断提升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水平。对公司资本进行整体规划、统筹管理和有效配置,建立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机制。2023年完成资本补充债发行,有效提高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科学开展压力测试,识别和预警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主要风险因素,将压力测试嵌入公司经营决策环节,基于压力测试结果管理和控制风险。高度重视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偿二代编报系统对接投资大数据系统、投资穿透系统,实现基础数据采集、最低资本计量校验流程系统化,并基于业内风险案例及时开展排查自查,举一反三,防范数据错漏风险。

 

    公司持续优化风险偏好体系,结合战略规划和管理要求形成合理的偏好陈述,从资本、价值、盈利、流动性、风险管理五个维度传导形成相应的风险容忍度,开展风险限额指标的监测和超限指标的处置整改。每年开展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自评估,组织各职能部门逐项严格评估,合理反映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结合自评估情况和年度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审计评估情况,制订明确的整改计划,定期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风险管理能力有效提升。

 

    4.“时时放心不下”,落实落细风险排查和风险防范化解预案

 

    有学者认为,重大危机发生之前的种种端倪其实都是一次次绝佳的机遇。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并且能处理得当,这种与众不同的能力会给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带来丰厚的利润。公司在上述领域开展常态化风险减量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重点关注领域开展风险排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织密风险合规防控大网;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恢复与处置计划等风险防范化解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各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根据预案科学、高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及时、真实地报告突发事件,有效预防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公司经营风险。

 

    四、风险减量管理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把高水平安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及时化解各种重大风险,以高水平安全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保险行业作为社会风险管理和经济金融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风险减量管理,增加社会保障、化解社会重大风险隐患,管控行业风险、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领域都要充分发挥作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参考文献:

 

    1.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全国财产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召开”,2023年2月。

 

    2.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图读懂|李云泽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的开幕辞及主题演讲”,2023年6月。

 

    3.李有祥:“坚持‘保障增量、风险减量、保险为民’,奋力开创财险监管工作新局面”,《保险业风险观察》,2023年4月。

 

    4.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偿付能力监管部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及讲解》,2021年11月。

 

    5.米歇尔·渥克(王丽云 译):《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2017年2月。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